济管文广旅〔2020〕77号
办理结果:B
常丽丽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文化挖掘、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后,示范区文广旅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此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我们认为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历史典故,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对促进济源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十分必要,也势在必行。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加快建设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济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近年来,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逐步增长,文旅融合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已经形成。示范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对标对表全省决策部署主动与上级对接,有力地推进了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营造了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特别是立足济源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提出了愚公移山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黄河文化、卢仝茶文化等文化品牌;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工艺美术品制造、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知名度的文化产品、文化企业和文化园区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文旅发展的主攻方向。各镇办、相关部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热情高涨,社会资本进入文旅产业的意愿不断增强。
二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发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商贸业、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谋划并开始实施一批文、旅、商融合的优质项目,比如中国白银城、王屋山道境广场、王屋老街、愚公移山革命教育基地、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五三一”那些年小镇、济水源文化小镇等等。以邵原“女娲文化旅游节”、大峪“美丽乡村文化节”、下冶“艾文化节”等为代表的文化与旅游、特色观光农业融合的节庆文化活动也方兴未艾,形成了多个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项目,对讲好济源历史故事和文化故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文旅产业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集聚效应初显。王屋山文化产业园经过精心打造,道境广场项目、王屋老街项目、小有洞天项目已初具规模,统揽王屋山的道文化、黄帝文化、愚公文化、医药养生等文化精髓,游览、体验、演绎、教育等方面的业态正在集聚;以众创空间为主的文化创意园初具规模,建设完成优秀文化产品展厅、天坛砚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创意沙龙(路演大厅)等设施,河南省世纪云景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新愚公文化创意集团公司等十家企业已入驻。为进一步推动济源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全市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台了《济源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组织文化、财政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通过实地考察、综合评审和结果公示,评选出王屋山第一洞天文化产业园、济源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两个园区为济源“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谋划大项目,打出“组合拳”,正在争取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大盘子。力争把黄帝祭天打造成展示黄河文化的国家级标志性工程。以济渎庙、中国济水文化博物馆为龙头,争取打造一个标志性的国家文化品牌。以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为依托,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实施古济水文化带遗产保护工程,包括推进原城遗址公园(含博物馆)项目、济水(济源段)修复工程、万泉寨修缮工程、柴庄延庆寺塔修缮工程、永济桥修缮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紧抓机遇,砥砺奋进,多措并举,继续加强城市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
感谢您们对示范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