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聚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后疫情时代我市文化旅游业如何破局加速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切实做好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我局第一时间召开提案、建议办理工作会,将任务分解,细化分工,主动对接相关单位,根据重点提案、建议内容,列出节点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着力落实。
一、出台文旅政策文件。一是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及相关部门颁布了《济源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济政办〔2019〕21号文)、《济源示范区有效应对疫情支持文旅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济管〔2020〕3号)、《济源示范区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管〔2021〕9号)、《济源乡村休闲旅游村庄建设奖补细则》(济乡游领办〔2022〕2号)等政策文件,文件中针对文旅类企业及项目均设立有奖励扶持资金;同时示范区文广旅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济源市中心支行联合发文《关于落实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政策的通知》(济源银发〔2022〕55号),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文旅产业政策措施落实,强化辖区内文旅企业的融资保障;2023年1月,示范区出台《济源示范区2023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简称稳经济100条措施,其中9-15条政策专门为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而制定。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争取到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补贴资金1255万元;2022年景区免门票活动补贴336.46万元;争取4A级以上景区贷款贴息,为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三家景区贷款19390万元的银行贷款申请贷款贴息资金161.83万元;推进大沟河“悠然山居”康养民宿等7个项目进入2023年乡村振兴项目库,获得1285万元扶持资金。
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根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 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通知》(豫文旅产业〔2023〕3 号)精神要求,我们制定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创建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拟以河南省“文产特派员”工作为契机,通过招引优质创意机构与人才返乡入乡,深度挖掘和培育本土隐性乡创人才资源,营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良好生态,打造一批乡创品牌,为河南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总结出“河南样本”。目前我们已对接6批次文产特派员团队,正在与相关镇办开展预选乡村的双向对接工作。
三、打造优质研学产品。一是3月,联合教体局、文旅集团共同主办济源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展示培训暨2023年研学实践工作启动会,为2022年研学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合计21个进行颁奖,全面铺开2023年研学活动。二是4月,对2022年辖内研学旅行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主要从投资规模、接待人次、社会评价、领导重视等方面,对涉及的研学景区、基地、旅行社、课程进行摸底调研,并制定研学旅行奖补资金分配方案。三是5月,联合教体局对2021年新申报的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评估,其中济源一中数理馆、河南融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9家基地获得2023年度济源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对2019年认定的9家研学基地进行复评。四是联合济源市科协,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科技馆活动等研学产品,探索“旅游+科普”融合产品。五是牵头文旅集团,委托王屋山旅行社,对全市研学基地进行摸底,开展“愚公故里少年行”暑期夏令营等研学产品。截止目前,全市已开展6万余名来自郑州、洛阳、周边城市及济源本地的中小学学生研学活动。
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一是推动重点项目实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进9个河南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的实施;推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提升、中华愚公清廉家风馆、留庄民兵营展览馆、夏都古城等30余个新建文旅项目;续建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王屋山第一洞天文化产业园、济源市冰雪运动健身馆等13个文旅项目;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坊口书舍等新谋划文旅项目尽早落地;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完善王屋老街和牡丹园文旅娱乐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推进济源智慧文旅产业监测平台建设升级,已基本建立平台各项功能模块,将在细节完善后组织汇报验收;推进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卢仝家珍系列茶具荣获2023河南省旅游商品大赛一、二等奖。二是持续推动招商引资。推介重点文化旅游招商项目,邀请业内50强、世界500强等企业到济源实地考察;通过各类商会、老乡会、招商平台组织,拓宽招商渠道。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省市开展招商活动,同时邀请接待中房集团、中铁文旅、港中旅、中旅集团等50余批次客商到济洽谈、考察。三是加强保护、推动文物、非遗活化利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推动延庆寺塔加固维修工程、济渎庙周边(部分区域)环境整治、河南省“十四五”引沁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展邵原片区革命文物线路调研;争取迎恩宫修缮、南姚关帝庙汤帝庙修缮等项目资金;争取文物灾后重建项目、延庆寺塔方案、地质勘探和项目实施资金。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在小沟背、娲皇谷等景区开放非遗展厅,开展非遗讲解、非遗木偶剧展演;并邀请省级传承人以及10余位民间传承人在邵原神话群展厅开展展示展演、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活动,受益人群3000余人。举办济渎庙春节文化庙会,增设传统织布机、民俗戏曲表演、中国糖画及汉服文化巡游等,展现非遗魅力。
五、宣传吸睛带动文旅。一是以节会经济拉动文旅消费。在春节推出“愚公家乡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各类文艺展演,联合周边地市,推出多批次景区免门票优惠,发行文旅消费券,有力炒热春节消费市场;四月,举办2023第二届中国济源·国际白银文化博览会,精心筹办博览会开幕式和“银耀神州”主题晚会,博览会共计300余家企业、6000余件珠宝展品参展,集中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245.6亿元,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发布海内外相关稿件1000余条,浏览量达到3000万余人次,自媒体浏览搜索量超1亿人次。博览会期间,白银珠宝用品、饰品成交额超过4500万,单日客流高达到5万人,充分提振文旅行业消费信心。二是创新文旅营销模式。依托央视CCTV-1《朝闻天下》、CCTV新闻《新闻30分》平台,播出以“王屋山”、“黄河三峡”为代表的“山水济源”济源文旅形象宣传,王屋山云海、王屋山冬日云海雾凇、济源黄河湿地候鸟翔集、济源黄河小浪底的“沙画”美景等多次亮相央视主流媒体;借助河南日报及其客户端、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腾讯河南、今日头条、济源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济源文旅官方抖音号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济源城市形象,河南日报两次刊登济源文旅专刊。
感谢您对济源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