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强:
您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切实做好建议办理工作,我局第一时间召开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根据重点建议内容,列出节点计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着力落实,从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等方面入手,有序推动建议办理工作。
一、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
一是完成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北京中科景城规划有限公司对济源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实地调研、论证座谈,编制了《济源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以及王屋镇愚公村、承留镇花石村、坡头镇留庄村和下冶镇陶山村四个重点村的乡村旅游规划,确定了“黄河流域乡村旅游样板、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谋划了“10+19+N”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体系,为济源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二是完成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邀请河南景城旅游设计策划有限公司对济源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实地调查、论证座谈,编制了《济源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三是编制《济源市休闲旅游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了“一圈双屏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旅游村庄20个。
(二)完善政策扶持,强化要素支撑
2019年和2021年先后出台了《济源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通知》(济政办〔2019〕21号)和《济源示范区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管〔2021〕9号),明确对A级乡村旅游景区评定、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休闲村庄建设、旅游民宿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财政奖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出台了《济源示范区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推进休闲旅游村庄建设行动方案》(济管办〔2022〕2号),统筹提升休闲旅游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政策层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加强部门协同,凝聚发展合力
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扶持乡村康养旅游项目。承留镇大沟河“悠然山居”康养民宿示范项目、大沟河微民宿集群项目、邵原镇乡村康养产业项目、王屋镇康养主题民宿建设项目、思礼镇水洪池村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项目(一期)、大峪镇“峪见·艾”主题康养度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一期)6个项目进入2023年乡村振兴项目库,目前四个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共获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扶持1235万元。在交通部门牵头的旅游公路示范县创建、环保部门牵头的“两山基地”创建中,充分考虑和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求。
二、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一)聚焦文旅融合,激发发展活力
编制完成《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专项行动方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文旅融合和康养结合专项方案》;谋划大沟河康养民宿等一批康养项目进入乡村振兴项目库;成功创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成功申报15个村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加强康养产品宣传推介,济源民宿体验游线路被国家文旅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选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二)推进文化赋能,创新乡村旅游
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作为河南省试点市,积极推动文旅产特派员试点工作,发挥特派员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规划策划、宣传推广、招商引智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推进“舞台艺术送基层”惠民活动,采取“点餐式”服务,每年送戏222场,演出地点覆盖全市97个行政村居,惠及群众约30万人次,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创新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黄河船工号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田间地头,实现主客共享。注册了“济源人家”区域公用品牌,展现济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
(三)持续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纳入培训工作之中,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连续两年,邀请李连璞、肖建勇等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邀请浙江大学周永广教授等进行线上培训;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的方式,组织部分镇村代表赴安阳林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邀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吕连琴院长等到济源指导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采取培训和赛事结合的方式,将具有红色资源的乡村纳入红色讲解员培训的范畴,持续开展培训和比赛,以讲解员为切入口,带动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三、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一是紧紧围绕“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品牌,借助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腾讯河南、济源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推介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王屋休闲农业乡村游”线路上榜农业农村部“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举办2023中国济源·首届菜花节,并借助媒体资源宣传推介4条“走进美丽乡村赏花游”春季精品线路。二是积极参与并指导小浪底景区举办2023“新时代·新农村”黄河文化摄影展暨第十届小浪底樱花节,承留镇花石村举办的“2023花石第二届梅花文化节”,小沟背景区举办的女娲文化节等活动,节会带动效果显著,进一步提升济源文旅节会活动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三是依托央视平台积极宣传“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城市形象,在央视CCTV-1《朝闻天下》、CCTV新闻《新闻30分》后,播出以“王屋山”、“黄河三峡”为代表的“山水济源”济源文旅形象宣传,2022年济源美景10余次荣登央视主流媒体,今年,王屋山云海、王屋山冬日云海雾凇、济源黄河湿地候鸟翔集、济源黄河小浪底的“沙画”美景等又亮相央视频道,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推介济源城市形象,进一步擦亮了“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文旅品牌。四是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周边城市现场推介会、第五届“愚农飘乡·乡村旅游”创意大赛、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宣传口号网络公开征集、“最美休闲旅游村庄”暨“最美田园”网络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济源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花动济源之旅、赏叶品果之旅入选2022年国家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推广活动。“秋游中原,畅玩济源”、“王屋休闲农业乡村游”路线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线路和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河南省乡村康养示范村创建。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承留镇花石村、王屋镇愚公村等14个村创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在康养业态培育、乡村文化传承、乡村产业运营方面实现提升和突破,年内力争创建3-5个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二)积极实施《济源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济源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四个重点村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通过《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专项行动方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文旅融合和康养结合专项方案》,绘成发展蓝图,科学规划文旅事业下步发展。
(三)积极围绕“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品牌,通过与农业农村局共同宣传推介8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实现“春可踏青田园,夏可避暑休闲,秋赏漫山红叶,冬略蓝冰白雪”。借助河南日报及其客户端、新浪网、搜狐网、大河网、腾讯河南、今日头条、济源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济源文旅官方抖音号等进行宣传推广,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济源美丽乡村,提高美丽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感谢您们对济源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