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济源支社、民建济源市委、白阁、赵亮、卢燕、刘娜、杨倩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中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途径,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有效衔接、深入沟通,在认真分析济源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民众意愿、发展潜力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资金整合、部门协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A级乡村旅游景区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8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11个,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1个。首批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1个,示范村创建单位14个。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
完成了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北京中科景城规划有限公司对济源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实地调研、论证座谈,编制了《济源市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以及王屋镇愚公村、承留镇花石村、坡头镇留庄村和下冶镇陶山村四个重点村的乡村旅游规划,确定了“黄河流域乡村旅游样板、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谋划了“10+19+N”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体系,为济源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编制了《济源市休闲旅游村庄建设规划》,确定了“一圈双屏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旅游村庄20个。
二、完善政策扶持,强化要素支撑
2019年和2021年先后出台了《济源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通知》(济政办〔2019〕21号)和《济源示范区加快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管〔2021〕9号),明确对A级乡村旅游景区评定、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休闲村庄建设、旅游民宿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财政奖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出台了《济源示范区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推进休闲旅游村庄建设行动方案》(济管办〔2022〕2号),统筹提升休闲旅游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政策层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加强部门协同,凝聚发展合力
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扶持乡村康养旅游项目。承留镇大沟河“悠然山居”康养民宿示范项目、大沟河微民宿集群项目、邵原镇乡村康养产业项目、王屋镇康养主题民宿建设项目、思礼镇水洪池村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项目(一期)、大峪镇“峪见·艾”主题康养度假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一期)6个项目进入2023年乡村振兴项目库,目前四个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共获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扶持1235万元。在交通部门牵头的旅游公路示范县创建、环保部门牵头的“两山基地”创建中,充分考虑和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求。
四、推进文化赋能,激发发展活力
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作为河南省试点市,积极推动文旅产特派员试点工作,发挥特派员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规划策划、宣传推广、招商引智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推进“舞台艺术送基层”惠民活动,采取“点餐式”服务,每年送戏222场,演出地点覆盖全市97个行政村居,惠及群众约30万人次,通过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创新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黄河船工号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田间地头,实现主客共享。注册了“济源人家”区域公用品牌,展现济源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
五、持续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纳入培训工作之中,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连续两年,邀请李连璞、肖建勇等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邀请浙江大学周永广教授等进行线上培训;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的方式,组织部分镇村代表赴安阳林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邀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吕连琴院长等到济源指导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采取培训和赛事结合的方式,将具有红色资源的乡村纳入红色讲解员培训的范畴,持续开展培训和比赛,以讲解员为切入口,带动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六、丰富宣传载体,强化品牌推介
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周边城市现场推介会、第五届“愚农飘乡·乡村旅游”创意大赛、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宣传口号网络公开征集、“最美休闲旅游村庄”暨“最美田园”网络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济源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花动济源之旅、赏叶品果之旅入选2022年国家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推广活动。“秋游中原,畅玩济源”、“王屋休闲农业乡村游”路线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线路和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
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将结合济源实际,强化理念契合、资源整合、部门配合、产业融合,在发展质量上做加法、在培育数量上做减法、在赋能创新上做乘法、在夯实基础上做除法,促进济源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们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