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济源市文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拍摄济源国宝档案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现答复如下:
济源境内拥有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周、秦、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古代木构建筑数量之多、年代之久为全省之冠,被专家誉为“中原地区宋、金、元、明、清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境内济渎庙、阳台宫、奉先观、大明寺等古代建筑精品以及各类文化遗存遗迹多达3000处以上,被国家、省、市政府确认登录的900余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38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一、编印《济源国保档案》画册
以图文形式重点展示济渎庙、阳台宫、奉仙馆、大明寺、轵国故城、延庆寺舍利塔、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轵城关帝庙、二仙庙、盘谷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保单位不仅代表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还蕴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文保单位的文化内涵,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二、完善文物基础工作
2021年济源8处市保和普查点升级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积极完善文物四有档案,完善文保单位标志牌,并进行革命文物调研。
三、开展文物保护工程
积极申请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实施了10余项重大工程。包括柴庄延庆寺塔抢险修缮工程、二仙庙保护修缮工程、柴庄延庆寺塔安防工程、迎恩宫安全防范工程等10余项各级文物保护修缮及安防工程。
四、提高文物安全保障
为全市40余处古建筑配置了240套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做好日常文物安全检查排查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文物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了文物建筑展示利用水平,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加大文物宣传力度
利用济源文旅官方微信推出“济源文物故事”系列推文,同时积极申请资金,用于对国保单位的专题拍摄,并将拍摄成果进行最大化宣传推广,讲好济源文物故事。
再次感谢您对济源文旅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