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姚永刚、赵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济水流域城际文化交流机制、重启济水文明之光”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寻根探源,做好济水文化的宣传推广
(一)深入挖掘与保护济水文化。对济水源头的生态修复、保护展示初见成效。济水西源延庆寺周围龙潭修护工程已经完成,百亩龙潭再现昔日风采,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济水东源修护工程施工正在有序推进,基本完成了河道的整修治理、绿化美化,在生态修护、生态保遗理念的主导下,修复后的济水东源一定会成为提升我市历史文化品位的新亮点。同时,济水东西二源的文物遗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济渎庙、延庆寺舍利塔、奉仙观等国保单位已经完成了建筑群维修、绿化美化、三防设施配备等基础工作,已经面向公众开放,其他省保单位和市保单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修缮,成为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打卡地。
(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我单位与市老科协完成了济水河道梳理、济水文化精神提炼、济水封赠和祭祀考证等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河南河湖大典.综合卷》等专业书籍,利用一切平台传播传承济水文化。济源市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中,将进一步强化、突出对济水文化进行整体呈现,从基本陈列《济之源——济源历史文明展》的标题入手,到展品的选取、展览内容设计、讲解词的编写等,均会更加凸显济水文明和济水源头的文化源远流长。
下一步,我单位将我进一步做好济水源头济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让济水之源的济水文化的物资载体充分的发挥展示济水文化的重大作用。同时持续开展“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系列推介活动,全面提升走出去模式,前往济水沿线城市、太行沿线城市开展旅游推介及济水文化的宣传推介活动,吸引游客来济游玩,同时也扩大济水文化的影响力。
二、沟通合作,推动济水流域城际文化交流
(一)开展济水文化考察交流研究。我单位近年来致力于济水流域各地市和县域文化的考察交流。自济源以东至济水入海口各县的济水旧河道,我们曾进行过实地考察,对济水流域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甚至包括当地的人文历史、传说故事等都做了详细的收录和采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与济水沿线各县市的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多次邀请对济水有研究的权威专家学者莅临济源现场考证、研讨交流、指导工作,与省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联系,极大推动了学术界对济水研究的重视和参与度,扩大了济水文化的影响力。
(二)成立济水文化研究机构。为进一步做好济水流域城际文化交流机制、重启济水文明之光相关工作,我单位将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在适当的时机,成立济源权威的济水文化研究机构——济水文化研究院(官方机构),以方便济水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并与财政部门和编办积极对接,一方面增加财政全供人员编制,研究人员通过招聘或内部调剂解决,保证研究人员力量,提高科研效果另;一方面做好财政保障,以适应济水文化研究中实地调研、考察走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济水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条件。在机构完备的基础上,设立工作目标,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扩大影响力,成为整个济水流域济水文化研究和济水城际文化交流的领头羊。
(三)定期举办济水文化高峰论坛。根据河南省清理规范节庆活动、论坛、展会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原则上对于论坛活动的举办许可只减不增,且举办论坛活动需经宣传部门审批通过方可举办。下一步我单位将积极与宣传部门、商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各方,一方面申请举办济水文化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逐步拓展、建立济水流域城际商业定期交流机制。
三、建立济水文化博物馆
接下来,我单位一方面将在市博物馆陈展过程中,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一步突出文物的济水文化特质,及时调整展品、图版、投影和展线设计,调整增加济水文化展示内容,单独设立济水文化特展展厅,对济水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另一方面,积极申请资金立项,推动建立济水文化博物馆进程。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