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现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方向。收到提案后,文广旅局组织专人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综合今年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对照提案建议,优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要求,开展了系列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统筹引领,推进文化设施提质升级
一是开展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2023年12月,召开全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动员安排会,成立评估定级小组,对评估定级工作进行了紧密部署。2024年3月,组织评估定级小组,根据《河南省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标准》、《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办法(试行)》,对各镇(街道)提交的评估资料进行了全面审核,梳理了文化站评估定级指标问题清单。经各镇(街道)整改后,评估定级小组于3月围绕办站条件、队伍建设、服务开展、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评估检查,济源示范区16个镇(街道)实现了实地评估全覆盖。目前,济源共有4个“特级”文化站、5个“一级”文化站、7个“二级”文化站。二是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按照城市书房借还设备和图书项目招标结果,推进5个“济渎书苑”城市书房建设,并于2024年全面开放,打造济源市民阅读基地、全民阅读重要平台。
二、文旅融合,全面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王屋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将王屋山5A景区创建作为拉动文旅转型和消费升级的“新引擎”,高质量推进G327王屋山景区段立交改造、愚公群雕广场提升、天坛金顶打造、地质博物馆升级等一批地标性重点项目,高品位谋划天坛金顶灯光秀、愚公移山情景剧等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全方位推进智慧体系、交通体系、标识体系等一批人文化服务项目,培育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升体验感。以王屋山5A创建为引领,推进济渎庙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那些年小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农旅融合,优化乡村康养旅游产品供给。加强对乡村康养产业项目的指导服务,承留镇大沟河村河畔微民宿集群、铁路文创园骑行服务中心、邵原镇乡村康养、思礼镇水洪池村乡村康养产业等四个项目共获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1280万元。推进文交旅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以奇山秀水探秘为主题,开展南太行旅游公路提升工作,在慢行系统、观景设施、景观打造等规划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旅游功能。三是打造康养文旅产业。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康养度假村。
三、借助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一是推进“乡村文采会”平台建设。召集16个镇(街道)文化中心负责人及全市三类及以上文化合作社社长,召开乡村文采会启动暨平台操作培训会,征集各乡村文化合作社意向,征集公共文化产品,并利用济源本土优质的艺培机构师资力量,重新整合多门类产品,动员收集节目单、充实平台;邀请省级专家就平台上报节目进行指导提升,对整体节目质量进行再优化,最终征集产品采购目录312项,涵盖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特色活动展览展示等四大类公共文化产品,来自16个镇(街道)的108家文化供应主体。二是建立配送评估机制。将群众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机制,群众点单界面,点单意向会作为配送的重要参考依据,群众点单量多、人气高、配送效果好的节目,在后续配送中会优先考虑。同时,文化产品配送结束后,采购方会对配送服务进行在线评价,评价好坏直接与文化产品费用结算挂钩,进一步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
四、文化惠民,开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推进重要节庆文化活动。2024年春节期间,举办了“龙腾盛世迎新春”企业嘉年华灯展、“咱村有戏----千乡万村唱起来”启动暨民间优秀戏曲展演,活动获得市民一致好评,被新华网、大河报、省文旅厅等多个平台报道;“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4年济源示范区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创新采取行进式表演模式,汇演现场观看人数达10万余人,当天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07万,新华网《河南济源:多彩民俗闹元宵》累计浏览量达到109万。二是推进“惠民文化节”系列活动。策划发布《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三届“济渎之韵·惠民文化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方案》,与“乡村文采会”线下展演活动同步举办“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咱村有戏——千乡万村唱起来”暨盛世梨园我来唱、“百姓百戏”艺术摄影、短视频大赛、“四季村晚”等活动。
五、活化利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是推进非遗进景区。在春节、端午等传统假日期间,济源王屋山景区推出炒土馍、虎岭面叶、卢仝煎茶道、韩旺花鼓、舞龙舞狮等多项非遗展示展演及传承实践活动,成为景区旅游新亮点;济渎庙春节庙会活动现场民间艺人展示了精彩绝伦的表演,现场还设有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小吃等,让游客在品味传统艺术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土馍制作、花馍制作体验,另外还开展了邵原神话群、怀梆、剪纸等多种非遗项目多种形式的传承实践活动。二是设置非遗体验活动。在2024年王屋山旅游节、2024河南省“乡村文采会”现场交流活动等活动中,均设置了非遗展位,加强非遗技艺宣传,邀请省文旅厅副厅长王飞体验“卢仝煎茶”、“漆扇”等非遗技艺。三是推动文物保护工程。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组织“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开展拓片进课堂、青铜器修复进校园活动;组织“6.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展了“文物大讲堂”讲座、“文物保护宣传车”、“馆藏文物图片展”等活动;完成了二仙庙保护修缮工程、柴庄延庆寺塔抢险修缮工程(一期)、阳台宫抢险修缮工程招标工作,完成了二仙庙保护修缮工程、柴庄延庆寺塔抢险修缮工程(一期)技术交底、开工备案等工作,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
下一步,济源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推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抓手,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主体规模,创作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提供精神保障。
感谢您对济源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