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玲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济源建设骑行友好城市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骑行文化是推动全市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有效抓手,通过打造精品路线和赛事活动,既打响“愚公故里”品牌IP,又带动沿线业态升级,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提供新引擎。在建设骑行友好城市方面,我局积极配合教体局举办骑行赛事,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构建完善的骑行网络体系
济源示范区城市道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254.44公里,其中设置物理隔离的专用自行车道约236公里,自行车道密度达到4.14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慢行交通网络。为持续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下一步示范区将加快推进王屋路南延、经一路、明珠路、胜利大街等道路新建工程,同步实施人行道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区域道路微循环能力,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自2021年起实施的城区超期服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统筹推进了井圈井盖更新、人行道修缮、景观绿化提升、照明设施改造及隔离栏杆安装等工作,全面提升了道路品质和交通功能,为骑行者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二、完善交旅融合骑行服务体系
在交旅融合服务设施上,S230南太行旅游公路沿线设置了并行慢车道,设置旅游标识400余处,全域全景图53处,分布于景区周边。规划S230旅游公路通道和S310北沿黄绿道,建设徒步绿道、山地自行车道,串联小浪底、黄河三峡、王屋山、小沟背等景区。同时示范区同步加强市区共享单车长效治理,通过优化停放布局、衔接公交站点,既能解决车辆淤积问题,又能更好满足市民中短途出行需求,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推进交通安全宣教工作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群体的交通安全意识,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安全骑行进校园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向全市中小学家长发放《致全市家长的一封信》,明确要求家长督促子女严格遵守“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等交通规则,指导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交通工具,并要求家长签署回执单以确保宣传效果落实到位。同时,活动还着重加强对青少年骑行者的安全知识普及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全方位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四、深度融合打造品牌赛事
配合教体局成功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济源站)、“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济源站)暨黄河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吸引全国各地选手参赛。文广旅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精心规划串联黄河大道、南山森林公园、花石村、小浪底生态廊道等特色景点的赛道,推出参赛选手五大景区专属套票的“骑游济源”礼遇计划,并在赛事期间组织文旅资源推介活动,实现体育赛事与文旅推广深度融合。赛事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有效提升济源城市影响力,同时带动全民健身热潮,彰显济源文体旅协同发展的创新成效。
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