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济源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和推动我市文旅文创品牌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智慧旅游新生态。一是依托“一机游河南”小程序实现景区预定和文旅精品推荐,提供“线上引流、线上消费,线下服务、线下体验”的全过程服务。二是督促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实施。王屋山数字孪生沉浸式元宇宙提升数字化项目入围2024年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目前该项目按计划进行施工建设,预计2025年7月底完工,待完工后将对照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报省文化和旅游厅。三是积极申报全省2025年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2025共申报两个数字化项目,分别为济源市智慧景区建设项目、那些年小镇民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待省厅进行项目审核。
(二)引进与培育专业人才,激发创意资源活力。一是围绕产业办专业。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与旅游学院前身源于2010年创始的人文管理系,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酒店、航空、铁路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加大引才力度。示范区出台了“人才兴济33条”——《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新济源人13条”——《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涉及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文旅系统积极申报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文艺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文艺人才。三是鼓励文旅企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文旅集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于2022年、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98名工作人员,涵盖行政、财务、营销、工程、酒店、演艺等岗位,其中中层副职以上15人,一般工作人员8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80人,中高级以上职称16人。
(三)深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与广州高端品牌咨询有限公司就济源文旅IP打造、品牌塑造开展合作,目前实地调研、资料收集、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工作全面展开,计划用2个月左右时间拿出包括主IP、logo标识、营销策划方案等内容的初步成果,供讨论研究。二是6月18日-19日在山东济南举办“豫见齐鲁·缘来济水”济源文化旅游推广暨音乐剧《愚公移山》巡演(济南)发布活动,以剧为媒、以文促旅,开启“文旅推介+音乐剧演出”新模式,30多家主流媒体参与宣传,各类信息总浏览量达120万。三是与大象传媒合作创意策划小浪底观瀑活动,市场热度持续增长,6月23日至30日,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6.7%、60.9%,6月29日,日接待游客量达到4.5万人,收入突破100万元,双创历史新高。四是与六小龄童合作开展形象推广,担任济源市文化旅游和五龙口景区形象大使,参加猴王争霸赛等西游记主题活动、西游文化产业招商推介、线下实景演出等活动,共建猴王艺术馆,提高济源文旅影响力。
(四)融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化文旅文创品牌。一是搭建洛济文创交流平台,当前,白银城供应链已先行将白银文创产品在“洛阳礼物”九家直营店进行销售推广。二是通过文旅展会、节事活动、新媒体等渠道推广济源本地文创产品。在2025年第十九届王屋山旅游节上设立文创市集,搭建文创产品展销平台;组织济源文创企业参加2025年第三十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暨中部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助力济源文创宣传推广。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智慧文旅建设。持续优化对接“一机游河南”小程序实现景区预定、博物馆预约、文化活动预约、餐饮酒店预订、文旅精品推荐,提供“线上引流、线上消费,线下服务、线下体验”的全过程服务。加强洛济融合,利用“一码游洛阳”大数据中心平台,开展智慧文旅合作,打造洛济文旅融合新生态。
(二)持续壮大文旅人才队伍。一是加大文旅系统人才引进力度。依据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和示范区人社局的人才引进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申报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文艺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同时,鼓励文旅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做好人才规划,强化行业人才培训力度,招录文旅行业专业或综合人才,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围绕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我局和各A级景区不管优化导游职业资格准入管理,加强导游人才供给,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重点支撑和跟踪培养中高级导游。
(三)深化文旅品牌建设。今年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塑造文旅品牌工作列入“1+5+N”工作格局,成立了塑造文旅品牌专班,围绕推动推动我市文旅文创品牌建设,部署和开展如下工作。一是深挖王屋山、济水、愚公移山精神等独特文化基因,重新梳理和构建济源城市和文旅的主IP。以王屋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科技赋能、创意赋能,打造“山水文化名城,宜居旅游城市”。在沿黄片区,聚焦小浪底、黄河三峡资源和地貌优势,打造“北方千岛湖”生态文化IP;在沿太行片区,融合太行山生态文化和五龙口野生动物资源,打造“太行猕猴王国”IP;在城市片区,依托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等文保单位资源,打造“文物古建”IP;以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中国山地马拉松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济源站)暨“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精品体育赛事为核心,塑造“运动之城·活力济源”IP;放大白银产业吸附功能,打造“中国银都”IP。二是联合宣传部、教体局、各A级景区等相关单位,举办好重大节事、体育赛事和景区精品主题活动,推动主IP与二级IP呼应联动,系统打造济源城市名片。三是创新引流方式,整合“两微一抖+小红书+B站”新媒体矩阵实施精准化线上推广;推动内容升级,丰富宣传方式。借助2025年王屋山旅游节、小浪底观瀑周、WCBA等活动和赛事,将活动现场与文旅地标深度融合,串联活动、赛事沿线景点和景观,让直播镜头成为城市宣传片和动态广告。
(四)推动文创品牌建设。一是搭建洛济文创交流平台,联合研发爆款文创产品,建立两地文创产品双城联销机制,提升消费吸引力。二是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塑造文旅品牌专班中进行工作部署,结合景区和资源特色,打造王屋小愚、卡通猕猴、三峡精灵等系列文旅吉祥物,开发表情包、文创周边等产品增强互动传播;聚焦博物馆和文物开发文创产品。三是通过文旅展会、节事活动、新媒体等渠道推广济源本地文创产品。组织文旅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文创大赛和文创活动,不断提升文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地文创的核心竞争力。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