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时尚济源,加强我市艺术人才培养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艺术人才现状的回应
您指出的我市艺术人才短缺、年龄结构偏老化、专业团队不足等问题,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市文化艺术领域的短板。近年来,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和“时尚济源”建设推进,艺术人才供需矛盾确实日益凸显,尤其在大型文化活动组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中,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我们已将艺术人才培养纳入“时尚济源”建设重点任务,正系统谋划解决路径。
二、关于提案建议的具体落实措施
(一)拓宽人才引育渠道,破解“人才短缺”难题
一是破格引进特殊人才。对照《打造时尚济源实施方案》中“柔性引才”机制,我们将打破学历、身份等限制,重点引进舞台编导、音乐创作、艺术管理等急需紧缺人才。对具有行业影响力、获奖经历的特殊人才,采取项目合作、客座指导、短期兼职等方式灵活引进(如参照音乐剧《愚公移山》的合作模式,扩大与高校、专业院团的人才交流)。二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联合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艺术实训基地,针对舞蹈、声乐、戏剧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培训;每年选派骨干艺术人才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进修,提升创作与表演能力。
(二)提升人才创作与实践能力
一是强化培训与交流。每年邀请省级以上艺术专家开展至少4期专题培训,覆盖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艺骨干等;定期组织“时尚文化创作沙龙”,鼓励人才围绕济源文化特色(如愚公精神、黄河文化)进行原创作品开发。二是支持参与赛事活动。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本土艺术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艺术比赛。同时积极对接外部优质资源,争取将省级以上艺术赛事引入济源,为本土人才提供实战锻炼平台。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建议。我们将继续立足本职,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持续推动相关工作进展。
感谢您对济源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