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网站! 收藏网站 | 领导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解读说明
  • 文章作者:
  • 文章出处:
  • 发布时间:2019-09-10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旅游局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旅游局组织起草了《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作如下解读说明:

一、《规划》编制过程

(一)规划启动阶段

作为“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旅游局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公开招标委托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规划。

(二)规划编制阶段

2015年3月底,规划编制组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研究课题、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完成《规划》大纲初稿。4月,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大纲初稿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其后,组织机关各处室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针对规划大纲再次征求意见。在专家及各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基础上,修改完成《规划》初稿。

2016年1—4月份,我局邀请省内外部分知名专家和旅游企业负责人对规划初稿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讨论,于5月—8月份规划文本送交有关厅局、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征求意见。随后,又多次向局领导、机关各处室、局直各单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意见,规划编制组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

(三)规划提升阶段

为确保《规划》与国家“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相衔接,规划编制组于2016年10月中旬前往北京,与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的领导和著名专家座谈,为规划把脉问诊,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规划》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提升,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修改和评审阶段

为确保《规划》与相关行业规划相衔接,我局在规划编制的每个阶段,均就《规划》的修改工作向省直相关厅局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会议和书面的形式多次集中征求各省辖市旅游局的意见(各省直部门及地市意见吸收采纳情况附后)。同时,局党组也多次对规划进行专题研究。《规划》修改工作前后历时两年,数十次修改,渐趋成熟。2017年2月,我局在郑州组织了《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资料翔实,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指导思想明确,战略定位科学客观,目标体系切合实际,空间布局合理务实;规划符合《旅游规划通则》相关规定,并具有较强的创新型和可操作性,对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的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局在会后还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此呈报稿。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规划》主要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规划》基本框架共分“发展基础、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大篇章。

(一)规划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在:一是旅游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我省旅游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发展在国内外的显示度日益提高。二是发展合力初步形成。省政府不断推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立了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河南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进旅游区域协作。三是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实施景区提质增效、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升级等工程,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四是旅游形象更加鲜明。“老家河南”旅游形象得到业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特色营销、旅游节庆等活动异彩纷呈,品牌传播效应明显。五是带动功能全面彰显。旅游产业在弘扬中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信息化、旅游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文明旅游”系列举措受到中宣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二)规划分析了“十三五”发展形势。机遇方面:一是新常态引发新增长,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升级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增长点。二是新供给引领新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使旅游发展由有效供给不足转向供需基本平衡。三是新开放构建新平台,“一带一路”开放战略赋予旅游新的内涵。四是新政策优化新环境,旅游产业进入国家战略体系,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五是新交通拓展新时空,立体交通新时代使旅游的舒适性、便捷度空前提升。六是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游客将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精彩的智慧旅游新体验。同时,也应看到,我省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旅游有效供给不足。二是竞争力较弱。三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创新能力不强。五是管理体制不畅。六是旅游人才短缺。当前,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旅游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仍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二是入境游瓶颈难以突破,海外客源市场开拓任务艰巨。三是旅游发展空间争夺加剧,面临周边省区的激烈竞争。

总之,“十三五”是河南旅游产业的黄金发展期、产品结构调整期、文明旅游提升期、市场秩序规范期,发展机会难得,面临挑战凸显,需要立足客观实际,加快创新,确保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河南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旅游精准扶贫,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促进全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全面小康型旅游产业大省。

(四)规划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战略定位。发展战略是: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特色发展、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共建共享、转型升级、人才支撑等八大战略。战略定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展示河南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脱贫攻坚的重要生力军。

(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即:立足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融合,通过项目带动、品牌引领、服务提升、环境优化,把河南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旅游发展示范区、旅游精准扶贫样板区和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初步确立全面小康型旅游大省地位。力争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量达到8.8亿人次,入境游客量达到3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800亿元,旅游投资总额达到1060亿元,在全省创建3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9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增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10大旅游产业园区,打造5个国际旅游名城,培育15个特色旅游名镇,打造中国功夫、中国古都文化、中华根亲文化三大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山地休闲、养生度假两大国内特色旅游目的地。实现发展模式由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提升,产品供给由结构性供给不足到供需基本平衡的提升,发展动力由主要依赖资源到依靠创新驱动的提升,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提升,旅游服务向个性化、标准化与大众化并重的提升。

(六)规划谋划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坚持核心带动、轴带扩散、对接周边,在全省构建“一核两带四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核,即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加强郑州、开封、洛阳旅游产业整合,将郑汴洛三市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两带,即沿黄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将沿黄旅游带打造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彰显中原古今丝路文化特色、凸显生态黄河风光的国际旅游精品带;将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打造成为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四区,即南太行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桐柏—大别山旅游区、豫东平原旅游区等四大特色旅游区。将南太行旅游区打造成为以山岳观光为基础、以运动养生为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区;将伏牛山旅游区打造成为以山水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区;将桐柏-大别山旅游区打造成为以红色教育与生态休闲为主的国内知名旅游区;将豫东平原旅游区打造成为以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为精髓的特色旅游区。

(七)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创新驱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全省旅游发展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郑州、开封、洛阳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0年,全省力争建成3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做优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黄河华夏文明旅游线、中国功夫体验旅游线、中国古都文化旅游线、中华姓氏寻根旅游线、丝绸之路河南探访旅游线、游河南˙知中国研学旅游线、中原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薪火相传红色旅游线、老家记忆民俗旅游线九大精品旅游线;着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形成“一河三山”四大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着力建设精品景区,新增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形成10大旅游产业园区和5大旅游综合体。三是融合发展,丰富旅游新供给。创新发展文化旅游,积极创建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持续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加快发展健康养生旅游,推出太极养生、少林禅武医养生、温泉养生、中医药养生、道家养生、运动养生六大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鼓励发展研学旅游,形成一批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影响力大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倾力发展特色城镇旅游,塑造一批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支持发展体育旅游,创建一批体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支持郑州建设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推动发展老年旅游,开发建设一批老年养生基地。四是丰富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旅游购物业,加快发展“老家礼物”;在自贸区建设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大力发展河南特色主题酒店;丰富完善旅游娱乐业,打造一批优秀旅游娱乐节目;优化提升旅游餐饮业,推出“老家味道”系列美食产品和美食旅游目的地。五是多措并举,实施精准营销。做靓旅游形象,持续打造“豫见中国·老家河南”的品牌形象;大力提振海外旅游市场,努力扩大国内旅游市场,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市场;创新现代营销手段,建立立体化旅游宣传营销体系;提升旅游节庆品牌,做强旅游节事活动。六是实施“互联网+”,推进智慧旅游。实施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信息体系建设、信息化示范试点建设等工程。七是提升服务,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强化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旅游交通通达工程,构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八是开放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打造一批彰显河南特色的丝路旅游精品;推动中原经济区旅游合作共赢,加快构建中原无障碍旅游区;以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大运河及太行山、桐柏-大别山、伏牛山区为重点,与周边省区联合打造旅游目的地。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培育龙头,壮大旅游产业主体;加强监管,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强化实施,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绿色发展,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

(八)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快改革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旅游业综合改革,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导游旅行社体制改革,完善旅游企业退出机制,积极探索以旅游为主导的“多规融合”,改革旅游统计体系。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用地保障,扩大旅游财政税收优惠,争取入境旅游优惠政策。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旅游投资,强化旅游融资。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扩大旅游专业人才交流,强化旅游发展智业支撑,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五是推进创业创新。营造旅游创业创新氛围,建设旅游创业创新平台。六是加强实施管理。强化综合协调,落实重点任务,动员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