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是古人过七夕的传统习俗。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家庭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济源示范区文旅系统各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七夕节主题活动。
济源示范区文广旅局、文化馆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竹与国色桃花扇手工制作主题活动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月22日下午,济源示范区文广旅局、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七夕”——“竹与国色”桃花扇手工制作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特邀“温柔的小铺”侯慧贞等两位老师为大家传授桃花扇手工制作技艺。她们给大家分发了制作桃花扇的竹篾、布条、样纸、乳胶、剪刀等材料,并示范性的给大家讲述桃花扇手工编织技术。
首先用胶带将25支竹篾纵向固定于桌面,然后进行人字形编制:用横向竹篾第一根挑起纵向竹篾第一、二根,后面全部压二挑二;用横向竹篾第二根挑起纵向竹篾第一根,后面全部压二挑二,……四根一组重复编织,虽然有点迷人,大家还是兴致勃勃,专心致志的编制着每一根竹篾,时而有错,不时请教,俩个老师不厌其烦,耐心辅导。
编织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仿样剪边、布条粘边、串插手柄……,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一个个古韵满满、秀雅靓丽的渐变色桃花扇陆续呈现在眼前。“快看我制作的桃花扇,我要把它签上名字,送给我亲爱的妻子。”一阵笑声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分享着非遗手工制作技艺的魅力、自己亲手编织的快乐,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千古文化留遗韵,时代文明展新风。此次活动,使大家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了非遗传统手工编制技艺,推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
济源示范区戏剧艺术发展中心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
为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戏剧中心积极引导演职员工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营造互助互爱、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夕节前,戏剧中心党支部组织青年演员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年演职员工正确树立忠贞的爱情观、追求忠贞美满、家庭和睦、幸福的美好生活。
节日当天,戏剧中心到大峪镇槐姻村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活动中,首先主持人向大家讲解了七夕的由来及习俗,从而加深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七夕”的认识。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凸显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下一步,戏剧中心将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节目;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传承良好风尚,传播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开创新局面。
济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开展2023年“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载体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月22日,济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开展了2023年“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李中上台分享了和爱人相濡以沫的故事,李伟、翟岩先后诵读了《蝶恋花 答李淑一》、《如果有来生》等诗词,极具感染力的感悟分享、深情诵读,给现场人员留下了美好浪漫的七夕记忆。随后,全体人员集体观看了周恩来的家规故事。
此次七夕节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深入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